每一名热血男儿,都有一个军旅梦;每一名军人心里,都有一个阅兵梦。2019年初,得知所在单位要参与阅兵任务时,这个“90后”心中埋藏多年的火种被再次点燃。
侯驰对军旅和阅兵有着特殊的情结——
1999年,还在上小学的他在父母陪伴下看了那场世纪大阅兵,萌发了从军梦。2008年从江苏省泗洪中学毕业后,他毅然报考了开元体育|中国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国防生,结下了军旅缘。2009年,已经成为国防生的他和同学再次收看阅兵,进一步坚定了从军报国的信念。
大学期间,侯驰经常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全国各地旅行,每到一处,一定会去的地方就是红色景点。四年里,他去过延安的革命纪念馆、上海的龙华烈士陵园、南京的大屠杀纪念馆和雨花台烈士陵园、武汉的武昌起义纪念馆和辛亥革命博物馆、厦门的陈嘉庚纪念馆和胡里山炮台……一次次的灵魂洗礼在他的思想深处埋下了红色的信仰,在他的血脉里植入了红色的基因。
2012年大学毕业后,侯驰参加了原总后勤部组织的毕业国防生集训,辗转于敦煌、格尔木、天津等地,期间他担任新兵连班长、代理排长。从格尔木到拉萨执行任务期间,来到4600多米的安多兵站时侯驰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,头疼欲裂无法入眠,夜间还有凌晨2点到4点的岗。尽管环境很艰苦,但他一直咬牙坚持。
2015年,他在指导员的岗位上,带领全连官兵观看胜利日大阅兵,为徐徐开启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感到振奋鼓舞。2017年,身处军委机关,侯驰和战友看到了军队实战化转型变革的沙场英姿。到了2019年,他主动放弃疗养名额,第一时间请求参加阅兵保障任务。“尽管疗养的机会很难得,但参加阅兵保障任务的机会更珍贵,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。”侯驰说。终于,他如愿成为阅兵联勤保障兵站的一员,担任宣传保卫干事。
得知自己能够参加2019年国庆阅兵任务后,侯驰的内心非常激动,“能够和全军最优秀的同志一道,共同参加这样重大而又光荣的任务,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、绝佳的学习平台、极好的练兵场所,必将成为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。”
接到任务后,他和另一名战友作为第一批成员,来到某集中办公点展开政治工作筹划准备。短短一周时间里,起草了以1个总体方案为统领、24个分项方案为支撑的政治工作方案,整个方案6万多字,内容包含规章制度、教育计划、活动方案等,为阅兵保障中的政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侯驰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参加任务人员的政治考核。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,必须逐人过关、逐项考核,认真对待、稳妥处理。联勤保障兵站多达数百人,来自几十个不同单位,既有干部、战士,又有非现役文职、地方职工,组织政治考核难度很大。面对兵站人员多、来源广、类别繁的实际,他在对象上突出机要保密、信息通信、食品检测等重点岗位人员,在内容上细化完善10个方面考核指标,在标准上做到考核对象一人不漏、内容环节一项不缺、问题隐患一个不留的刚性要求。
进驻阅兵集训点后,随着徒步方队和装备方队的分批到达,兵站任务量逐渐增大,直到炎热的七月达到峰值。侯驰所在的部门由于各种原因,比原计划少了3人,任务量增加近1倍。如果说“三点一线”的生活是单调的,那么只有“一点”的生活无疑更加枯燥。侯驰的宿舍在二楼,办公室在一楼,吃饭在楼后,除了吃饭和睡觉,几乎全部时间都在办公室。
大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,兵站组建大会、出征仪式、入营仪式、红歌咏唱、誓师大会……在最繁忙的阶段,从早晨八点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,每天的工作时间甚至长达18个小时,而这样的状态持续了近半年。
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鼓舞士气、凝聚军心。进驻之初,面对空荡荡的宿舍楼,就像面对一张“白纸”,如何营造官兵满意的文化环境,成为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。
在阅兵集训点统一要求的基础上,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!侯驰针对联勤保障兵站专业种类多、保障要素全、联合特点强的实际,成体系设计整栋宿舍楼的文化环境。在形式上,既有大幅灯箱、整块展板,也有台阶标语、墙面文字;在类型上,既有英模画像、学习园地,也有笑脸墙、龙虎榜;在内容上,既有强军思想,也有训词训令,既有反映阅兵主题的,也有反映联勤特色的。当一幅幅展板、一块块标语成型上墙后,引起了官兵的围观,“这样的设计很用心,看了以后真提气,特别是笑脸墙,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,看到以后心情都会好上一整天。”被装保障中心战士小宋发出了由衷地赞赏。
为了更好反映兵站工作成绩和官兵精神风貌,侯驰在平时就注意收集新闻线索,在兵站领导的指导下,撰写了一本厚厚的新闻线索素材库。中央和军地媒体进驻阅兵集训点后,他主动热情对接各家媒体记者,提供新闻素材、积极撰稿投稿、协调采访拍摄……发稿窗口期前,新闻稿件处于高度保密状态,投稿只能刻成光盘,从京郊的阅兵集训点乘车到市区内的各家媒体。为了反映真实的阅兵保障,他选取特定的场景,在视频拍摄任务密集时常常顾不上吃饭,还下大力气争取了“十一”前央视70小时直播采访,用3天时间加班加点撰写有关资料,反复协调阅兵联指和媒体记者,确保1个小时的直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。
有付出的汗水,也有收获的喜悦。侯驰撰写的10多篇新闻在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解放军报、中国青年报、环球时报、科技日报、法制日报、中国网、央广网、中国军网等中央和国家级媒体刊发,参与制作的多个节目在央视7套、13套和直播频道播出,并被腾讯、网易、新浪、搜狐、凤凰等主流门户网站转发,特别是宣传联勤保障兵站“兵”系列品牌的新闻在阅兵集训点和社交媒体产生强烈反响,在新华社发布的《聚焦受阅官兵的衣、食、住、行——阅兵联勤保障兵站精准服务受阅部队》阅读量达80多万次,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的《阅兵训练要穿坏多少双鞋?》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八名。阅兵联勤保障兵站被阅兵联合指挥部评为“阅兵先进单位”,侯驰本人也被评为“阅兵优秀共产党员”“阅兵出彩联勤人”,并荣立个人三等功。
少年的肩膀
不仅要担起草长莺飞和清风明月
更应担起时代责任和家国情怀
人生路漫漫
唯有与祖国同行
才能走得铿锵有力